【胃癌】中大醫學院:一種咽喉細菌可引致胃癌 同染有幽門螺旋菌患癌機會再增兩至三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3/13 14:50

最後更新: 2024/03/14 00:17

分享:

分享:

(左起)沈祖堯,于君,付凱莉。(王韻青攝)

中大醫學院發現一種常見於咽喉的細菌「咽峽炎鏈球菌」,可引致胃癌,是繼醫學界早年發現幽門螺旋菌後,另一重大發現。

當病人同時感染該菌及幽門螺旋菌,較只染有幽門螺旋菌患癌機會再多兩三倍。團隊表示,仍在探索是否需為帶有該菌的患者提供治療,亦正研究以益生菌改善病人胃部微生態平衡,料需持續研究數十年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醫學界於40年前發現,幽門螺旋菌是患癌發病其中一個主因,有約1-3%帶菌者可致胃癌;中大醫學院消化疫苗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、連同病理學等團隊,發現根除病人的幽門螺旋菌外,尚有數種細菌可致胃炎,進而演化成胃癌,而咽峽炎鏈球菌是最大威脅。

團隊進行連串的小鼠實驗,發現咽峽炎鏈球菌會引致病人發生萎縮性胃炎、腸上皮化生等胃癌癌前病變;另外一項實驗,就比較單是服用致癌劑、以及同時服用致癌劑及咽峽炎鏈球菌小鼠的患癌機率,結果發現同時服用致癌劑及咽峽炎鏈球菌的小鼠,致癌率可達9成,而只服用致癌劑小鼠,致癌率只有約3成。多個實驗均得出,咽峽炎鏈球菌是胃癌致病菌,透過與其他致病因子結合,可分別導致急性胃炎、甚至長期異常增生。

動物初步實驗:同染有幽門螺旋菌及咽峽炎鏈球菌    患癌機會倍增 

團隊指,咽峽炎鏈球菌可單獨存在,亦有約3成患者有機會與幽門螺旋菌共同出現。參與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前院長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副校長沈祖堯表示,幽門螺旋菌容易致胃部酸鹼值升高,導致胃部更適合其他菌群生長,當幽門螺旋菌離開胃部,咽峽炎鏈球菌成為胃部「住客」,令癌變風險增加。

沈祖堯表示,幽門螺旋菌帶菌者比平常人患胃癌機會多兩至三倍,而按初步的動物實驗,同帶有幽門螺旋菌及咽峽炎鏈球菌,較只帶有幽門螺旋菌的胃癌機會再多兩三倍,認為咽峽炎鏈球菌屬胃癌最重要幫兇。他強調,未來需要進一步進行人體實驗,包括研究括拔除胃部咽峽炎鏈球菌,是否可以減少患癌機會。

普羅大眾無需特意進行胃鏡篩查   注重口腔衛生可防治 

本港有約7成市民帶有咽峽炎鏈球菌,每個人由胃炎至胃癌的時長亦不能一概而論。沈祖堯強調,目前無需要為大眾市民進行胃鏡篩查,而目前透過唾液檢驗可檢出咽峽炎鏈球菌。他表示,牙周病及牙石的病人可帶菌,防治的最重要方法是注重口腔衛生。至於已有胃癌癌前病變,例如患有腸化生的病人,可以持續監察病情有否惡化,如有風險可進行胃表皮切除手術。

領導研究的中大消化疫苗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于君就指,目前只是發現該菌感染與胃癌癌前病變有關係,有多少人因為該菌而染有胃癌尚需長時間漫長過往探索。于君表示,目前未有現有抗生素可治療咽峽炎鏈球菌,會研究是否有適合的抗生素,而團隊目前已成功研究以益生菌抑制幽門螺旋菌,正研究可否同樣應用於咽峽炎鏈球菌。

研究於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。(王韻青攝)

中大團隊除了消化疾病專家,亦包括病理學家。(王韻青攝)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記者:陳展棋